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用灵魂唤醒灵魂,用匠心点亮繁星,这也许是每一个教师终其一生所要探寻的答案。
本期由呼市二中致远级部政治教师赵统老师主讲
赵统,政治组教师,致远级部26班班主任
演讲稿:
用匠心点亮繁星
我是一名公费师范生,肩负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谆谆校训,毕业后回到了我的家乡、这片热土、这片蓝天。来到二中的时间并不长,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我总是抬头看天。
有经验的朋友可能马上就笑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来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方为正道,你老是抬头看天,岂不是有好高骛远不务正业之嫌?难道天上有飞机不成?
还真有!熟悉二中东校区校址的应该明白,校园上空恰好是不远处白塔国际机场的一条航线,每次有巨大的飞机伴着轰鸣划过头顶,我都情不自禁,抬头,目送。
有一次因为加班深夜回东校,熟悉的声响让我再一次抬起头来,但是,我呆住了,我彻底沉醉于漫天繁星之中。同时,我也陷入了沉思。反观自身,当曾经的教育理想照进现实,在现实的琐碎和差异面前,“教育”二字逐渐祛魅,变得朴实无华而乏善可陈。可是眼前漫天繁星波澜壮阔,宛如一盏盏烛火再次点燃已经寂静的火炬,我心中的“教育”重振旗鼓而容光焕发了。
当时,我就是这样静静的站着,脑子里想了很多很多……
我记得,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18岁就站上了讲台,当时的中华,目之所及,是物质上的满目疮痍,是精神上的全盘西化。先生创办北京孤儿工读园,不收学费,只愿华夏子弟不做流民。他执掌辅仁大学25载,不求显贵,只望有志青年勿忘自己之宗祖族类。抗战期间,其他高校纷纷南迁,只有先生执掌的辅仁,在沦陷区始终屹立不倒。他不走,是因为不愿丢下辅仁的师生;他不走,是因为不忍北平的万千图书毁于一旦;他不走,更是为了给无数仁人志士留一点信念、为沦陷区点那么一抹光亮。在这些数不清的故事和回忆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一个身影正在大笔挥毫:“芬芳桃李人间盛,慰我平生种树心。”
我还记得,我的师姐黄文秀,一个爱笑的壮族姑娘,一个奔波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一个疫情期间刚刚公布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她生前在一篇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汽车仪表盘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在扶贫这条路上,师姐最大的心愿就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可这却成了她再也无法兑现的约定。她把自己变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块铺路石,守着一颗初心,担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我想,如果有机会让师姐再次选择,她一定还会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
终于,我明白了,这就是我一直求索的匠心精神。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热血沸腾。我愿意,在每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和孩子们一起诵读诗词经典;我愿意,在每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和孩子们一起做课间操;我愿意,在每一个霞光万丈的傍晚,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奔跑;我愿意,在破茧成蝶的三年之后,目送孩子们步入大学的殿堂,用我的一颗匠心去点亮祖国未来的漫天繁星!
撰稿:赵统
校对:杜静洋
责编:顾晓瑜
技术:胡清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