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京津冀”通用车牌来啦?
最近有车友爆料,
在马路上出现了“京津冀”通用车牌。
视频中,一辆车牌显示出“京津冀”字样。
据网友爆料,
另外还有一辆携带有“京津冀”字样的车牌。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这样一个大消息,小编怎能错过!
经过与北京交管局“11”电话核实,
工作人员冷静沉着地表示,
并没有收到这样的通知,
暂时也没有这样的政策。
而且,在人民网上还发现,
有一个天津的同志更加心切,
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先点个赞,
在百忙之中人民群众的问题得到了回应,
但是还需要时间来解决。
OMG,“京津冀”通用车牌,
差点就信了呢。
我国是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汽车牌照现在可没有京津冀一体化啊,有的网友看到表示:这两位车主真是会开玩笑,竟然胆子这么大,不怕交警查么?
除了伪造京津冀车牌的,今年月份,有细心的网友举报,在丰台区新华街三里有一辆京S字头的面包车停在路上。接到举报后,警察蜀黍都表示没见过。
因为京S号段尚未启用,不少网友调侃,这车怕不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吧,还有网友联想到热映电影《流浪地球》中的情节,调侃这个号(京S)应该是以后送火石用的。
不过,要注意!
伪造车牌重可获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元以上5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这种伪造车牌的玩笑可不能乱开。
现在”北京圈“越来越大,北京的容纳力却有限,不得不感慨:开车出门,堵车。不开车坐地铁公交,堵人。
不管怎样,
这些东西要知道!
年11月1日外地车进京受限制
为确保机动车总量有序增长,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和停车资源供需矛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从年11月1号后,会开始更加严格地采取外地车牌号限行政策,如果想要进入六环需要办理进京证。
每辆车一年只可以办理1次,每一次限7天,也就是说外地车最多可以在北京一年呆上84天。
哪些车辆免进京通行证
下列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进入上述范围内行驶,无需办理进京通行证:
(一)已经领取外埠客运通行证的省际长途客运汽车和省际旅游客运汽车;
(二)军队、武警车辆及执行任务的警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
部门有关负责人就《通告》
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为什么要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的次数?
答:进京通行证是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在本市部分区域内行驶的凭证。多年来,这项管理措施为确保首都安全、保障进京车辆符合环保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监测和调查,近年来部分本市常住人口为规避小客车调控政策转而在外省市登记上牌,月均超过3辆,严重影响了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外地车本地化的情况已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外埠号牌客车长期占用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压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同时还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因此,综合考虑外埠号牌车辆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刚性需求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客观约束,决定采用限制办理进京通行证次数的方式,加强进京通行证管理。
、是否会对外埠号牌车辆正常来京带来不便?
答:这次出台的管理措施对于正常临时来京办事的人员没有影响。《通告》规定,每辆外埠号牌车辆每年可以办理1次进京通行证,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连续申办,也可以每月或不定期申办。进京通行证每次最长有效期为7天,每辆车每年可以在办证范围内通行的时间为84天,占全年时间的3%,可以满足临时来京办事、旅游等需求。
3、措施的实施对本市道路拥堵、停车难以及空气污染的改善会起到什么作用?
答:《通告》发布后,预计本市常住人口购车登记外埠号牌会得到有效抑制,增量会明显减少。年11月政策实施后,外埠号牌车辆在办证范围内的使用强度将大幅降低,必然会对减轻道路交通运行压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缓解停车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实施后,交通管理部门将会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并向社会公开。
4、本市对机动车调控的总体考虑是什么?今后几年公交还会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将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为实现机动车保有量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本市自年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
目前每年10万个小客车指标配额中有6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第一个新增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燃油车数量的城市。
为落实新版城市总规要求,本市还将继续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增长,到0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万辆以内。
近年来,新开定制公交、快速直达专线、节假日专线等多样化公交条,公交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效果初显。
计划到00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提高到1公里左右;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里程提高到1车道公里,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站点米覆盖率达到%,中心城绿色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比例达到75%。
按照《总规》第75条要求,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本市将按照控拥有、限使用、差别化的原则,划定交通政策分区,实施更科学、更严格、更精细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区制定拥车、用车管理策略,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到00年小客车出行比例和车均出行强度降幅力争达到10%到15%,到年降幅不小于30%。
5、很多外地人也有北京牌照车,调控政策是否还有完善的空间?
不少北京市居民买车上外地牌照是因为家庭有“用车刚需”但长期摇不上号迫不得已而为之,而现在有的一家有好几辆车还在参加摇号,还有很多外地人也有北京牌照车,调控政策是否还有完善的空间?
答:北京机动车快速增长来得早、来得快,人口基数又大,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控制机动车总量是必然选择,目的是实现机动车的合理、有序增长。该政策实施以来,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大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遵守。
“摇号政策”确实让很多市民暂时无法拥有私家车,但也正是由于大多数市民遵守小客车调控政策,愿意为了公共利益而减损个人利益,约束自身行为、做出自我“牺牲”,才保证了北京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转。
如果对于少数市民以登记外埠号牌来规避调控政策的行为不加以有效控制,既影响到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对于绝大多数遵守政策的市民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近年来,市政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不断进行优化,已经先后修订了3次。目前,对于增量部分,“以家庭为单位摇号”和“以停车位为条件摇号”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案都在积极研究中;对于存量部分,正在重点研究燃油小客车通过碳交易平台转让并变更为新能源小客车的可行性,既盘活存量,增加市民获得指标的途径,又同步实现机动车能源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