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呼和浩特中考文言文考点
1、断句和停顿
2、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翻译句子
4、就内容和形式发问
一、断句和停顿:
1、主谓之间断开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句:父/异焉,
2、动宾之间断开
?例句:忘/路之远近?例句:腰/白玉之环
3、两个动词之间断开
?例句:借旁近/与之?例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断开
?例句:盖/大苏泛赤壁云?例句:今/齐地方千里
?例句:乃/重修岳阳楼
5、固定词语不能分开
?例句:有约/不来/过夜半(“夜半”不能分开)
?例句: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坚执锐”不能分开)
6、初中课本断句难点句子汇总
①可/以一战
②余闻之也/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⑤其一/犬坐于前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⑨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1、实词知识清单要熟记
①古今异义词(《3年中考2年模拟》第3页)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又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又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一词多义(《3年中考2年模拟》第5页)
例如: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偶然)
③通假字(复习每一课文言文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如: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又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再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④词类活用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又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课下注释要熟记,记准
例如:遂用猖獗
(二)虚词
1、虚词知识清单要熟记(《3年中考2年模拟》第7页)
2、重点十个虚词:
之、而、以、然、乃、于、为、者、其、焉
3、善于总结:如:之的用法(取独、代词、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去往、补足音节不译)
三、翻译句子
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
1、在草稿纸上,把每个字都翻译一遍,并连缀成一句通顺的话
2、在句中找出特殊的字词,翻译时格外小心。特殊的字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用法的虚词(辍耕之垄上)
3、把正确答案誊写在答题卡上
例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四、就内容和形式发问
1、复习时既要注意课文内容方面的重点,又要注意形式(即手法方面)的特点
2、例如:《曹刿论战》
内容考点:试分析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方面:他指出了“取信于民”是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①把握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把握了追击的最佳时机
形式考点:本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
好处:能突出曹刿的“远谋”
(农大附中一模文言文试题)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B、断肠人/在天涯
C、余闻之/也久D、将军/身被/坚执锐
B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何罪之有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将以攻宋皆以美于徐公
C、今有人于此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若为佣耕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C
9、下列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与“争而不得”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B、拔山倒树而来
C、云归而岩穴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D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坚持道义,不杀少数的人,却要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中的妃子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
11、墨子劝谏公输班,与邹忌劝谏齐王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
邹忌采用的是设喻说理,委婉的规劝;墨子采用的是直言劝谏;
启示是: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要讲究说话的方式
(整理: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王补平)
(原创资料,转载请注明:来自王补平老师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协和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