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七十载韶华不忘初心亮出辉煌l

  蒙商讯9月2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呼和浩特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书记冯玉臻作《辉煌70载奋进新时代全面提升首府首位度》主题发布,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主任罗青,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玉介绍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纯杰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冯玉臻介绍,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发展的美丽城市。

  70载韶华,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年的倍,年均增长1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是年的倍。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75.9:8.6:15.5升级演变为年的3.7:27.6:68.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4亿元,是年的40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6%,近85%的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工业总产值从年的万元发展到.7亿元,形成了乳业、电力、生物制药、光伏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年的倍,培育形成2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占全区集聚区总量的24.8%。

  70载韶华,城乡面貌沧桑巨变。全市建成区面积由年的9平方公里发展到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达到.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万人,城镇化率达70%。全市公路里程公里,是年的43倍,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白塔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货物发运量、到达量分别为1.3万吨、2.8万吨。年,城区总供热面积达1.44亿平方米,集中供热管道公里,供水管道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99.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米。农村旧貌换新颜,全市农村交通、水电、通讯等公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村庄绿化率分别达到98.2%、93.4%、55%。

青城水系一角

  70载韶华,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市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达到所,在校生总规模达到44.5万人,在校教职工4.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98%,小学、初中入学率均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5%。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比年增加5.6万平方米,博物馆藏品从年的4.4万件增加到年的.9万件。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年科技投入1.5亿元,比年增长75倍,建成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个,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自治区级高新区2家。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院拥有床位数分别从年的39个、人、张增加到年的个、人、张。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9.5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记者: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请问呼和浩特将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

  冯玉臻: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殷嘱托。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首府必须担负起的时代责任。

  第一,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一是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二是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围绕到年前全市新增绿化面积万亩的目标任务,扎实抓好“九大工程”建设。三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气方面,全面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加快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大唐托电热源入呼、清洁燃煤替换等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主城区“无煤化”。治水方面,大力实施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采补平衡、居民安全用水、污水深度处理、河道综合治理、清洁生产”六大工程。四是抓好境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书记冯玉臻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第二,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现代产业体系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发展。一是全力提升现代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乳业、光伏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化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电视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全力推动服务业升级发展,突出抓好金融、会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水平。三是全力推动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三产融合。

  第三,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的发展。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实施大学生安居工程、大学本科毕业半价购房政策,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打造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科技城两大创新平台。

呼和浩特海亮广场夜景

  第五,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解决好住房、交通、环境卫生等民生痛点堵点,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生活质量、生活品质。

  记者: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也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京呼高铁的年内开通,呼和浩特市将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请问,呼和浩特将如何把握定位、发挥优势,全面提高首府首位度,让首府真正“首起来”?

  刘文玉:当前,随着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呼和浩特正在面临几大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一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将呼和浩特定位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随着今年京呼高铁的开通,我市正式迎来高铁时代,将深度融入京津冀经济圈。三是新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我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玉答记者提问。

  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全面提升首府首位度,概括起来讲,就是要着力提升五个首位度。

  第一,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首位度”。要把乳业、光伏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现代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先进水平的产业。要全面布局高铁时代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文博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更好承接京津冀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第二,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首位度”。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新的高铁项目、通用航空项目、高等级公路连通项目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呼包鄂乌高速交通路网,形成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二是要实施一批城市市政路网及停车设施等项目,特别要加大城市支路、小街巷建设力度,畅通城市微循环。三是要完善城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以及商业配套等设施,全面提升市民生活的便利性。

呼和浩特蒙古族幼儿园

  第三,着力提升科技创新“首位度”。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鼓励创新的政策,着力打造全区创新创业孵化地、科技成果转化地、科技企业集聚地、科技人才汇聚地。

  第四,着力提升文化发展“首位度”。一方面,要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弘扬新时代“乌兰牧骑”精神,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惠民。另一方面,要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充分体现内蒙古文化的多姿多彩。

  第五,着力提升平安建设“首位度”。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总体安全观,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打造内蒙古“首善之城”。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请问呼和浩特在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主任罗青答记者问。

  罗青: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了一批老百姓痛点、难点问题。一是把促进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市每年新增就业保持在4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之内。二是办好教育这个民生大事,坚持“立足首府、服务全区”,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入中央民大附中、北京四中、内师大附中等优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坚持开门办教育,全面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市户籍人口子女上学的“同城同待遇”。三是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今年为78个乡镇卫生院配齐数字化“大三件”“小三件”医疗设备,新增14个急救站点,为33台急救车安装移动医院实现实时联网。从今天开始,我们还为基层工作的医务、教育人员每人每年增加1万元的专项补贴。四是全力攻坚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共有10.6万户群众的“入住难”“办证难”问题得到解决,今年年底要力争将剩余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完毕。五是大力治理交通拥堵,力争年内使城区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记者:建设和林格尔新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加快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增长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现在近三年过去,成效如何,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罗青:规划建设和林格尔新区就是要打造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完全符合全区和呼和浩特实际。

  三年来,我们全面推进和林格尔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一是高水准的规划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按照国家级新区标准,科学编制完成新区总体方案、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建立了扁平化、市场化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3条市政配套路网加快建设,“两河一廊道”生态建设顺利实施。三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数据中心服务器能力已达72万台,未来将达到万台,实现倍增。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产业项目填补了自治区在高性能计算、高端装备制造、基因检测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产业空白。全区第一个专业社区康养谷即将投入使用;全国首个全室内、全季节大型温泉水上主题乐园正在进行前期征地。现在的和林格尔新区,可以说是充满了活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

  下一步,围绕打造全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极,一是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呼市主城区—新区核心区—空港片区间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通新区各组团连接线,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才集聚与城市建设布局,吸引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聚集,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扎实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示范的现代化新城区。四是紧盯国内国际最新产业方向,积极引进一批“造链”“补链”“强链”项目。

  记者:呼和浩特作为全区精细化管理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是怎么做的?

  冯玉臻:自治区将我市确定为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试点城市,一年来我们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以人为本抓管理,我们坚持在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尊重人、关怀人、方便人。二是标准先行抓管理。制定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基本构成了城市管理标准化制度体系。三是依法行政抓管理,针对城市“六乱”和违法建设、工地扬尘等违法违章问题,加大执法,有违必纠。四是完善机制抓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和监督检查。五是重心下移抓管理,在市区条街道设立名路长,并把城市管理等职责职权纳入网格化管理。六是加大投入抓管理。累计投入10亿元建立了覆盖建成区平方公里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投入近3亿元购置大型除雪设备,提升绿色化、机械化除雪除冰能力。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桥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一年提升、二年跨越、三年长效”的目标,继续巩固和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一是强化规范引领,对标对表全国先进,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二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的责任,构建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三是强化大数据应用,建立全智能、全覆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智能管理、实时感知、实时处置。四是强化市民参与,让城市成为全体市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共有家园。

  记者: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致力于全面优化和提升首府的营商环境,请问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刘文玉:多年来,我市围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商事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一窗式”受理等专项工作受到了国务院表扬。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面实施了政务服务、投资贸易、创新创业、诚信法治、便利宜居等五个专项行动。在全自治区率先实施了“三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率先推行了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政策实施后开工时间平均提前3个月;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推行大学生半价买房政策,等等。

呼和浩特新机场效果图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我市营商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正在持续用力、加快解决。一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建立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相关政策制定机制,多形式听取企业意见。四是政府要带头讲诚信,不折不扣兑现国家政策和政府承诺。五是建立由群众和企业对政府部门营商环境进行评议的工作机制。

  编辑:乌日娜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白颠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ly/16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