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补平语文资料2016中考文言文三段

一、中考说明中相关内容解读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断句、停顿)

2、理解课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特别是句子中有特殊用法的句子一定要注意)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内容方面),分析写作特色。

5、阅读材料均选自教科书中文言文基本篇目。

二、复习策略:

1、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段来复习。由浅入深,化大困难为小困难。

2、精细复习要看几个点:文学常识;特殊的断句;实词;虚词;重点句子;内容和形式

3、粗略复习要看几个点:词、句、课堂笔记(内容和形式)

4、呼市中考没有考查过的篇目要精细复习

5、通过大量做题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七年级涉及篇目

1、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虽有嘉肴》、《河中石兽》、《塞翁失马》

2、下册:《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狼》、《夸父逐日》

四、重点篇目内容和形式总结

1、《论语十二章》

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语录体

2、《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1)实践出真知;(2)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类比的手法

3、《河中石兽》(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道它是这样的原因。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层层铺垫,衬托

4、《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文本中的一个典故,后衍生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特指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5、《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本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1.详略有序,详写方仲永年幼时的才华横溢,略写此后的情况.2.先扬后抑,对比鲜明,更能体现主旨.3.先讲故事后发议论,本文通过写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人物,因不学习最终变成普通人,说明了即使天赋高,

6、《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1)对话(语言描写)(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7、《狼》(清代·蒲松龄)

选自清代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情节曲折,引人入胜;(2)语言简练,生动形象(3)通过行动、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

编辑整理: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王补平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补平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ly/14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