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这些十大你知道几个

??

对于内蒙古这块神秘的土地,你了解多少?

下面这50件事,或许可以帮助你对内蒙古有更多的认识。

内蒙古十大必去之地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这里水丰草美,拥有着“牧草王国”的美称。这是一片完全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这片土地上成长。

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

《狼图腾》的取景地点,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境内有原始草原、湖泊、湿地、白桦林、芍药沟、黄花沟等独特的草原风光自然景观和布林庙、农乃庙、成吉思汗边墙、固腊卜赛汗国际敖包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独特的乌珠穆沁部落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

额济纳胡杨林(阿拉善)

胡杨俗名胡桐,蒙古语叫“陶来”,已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生命力旺盛得惊人的沙漠植物。据说它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另外的神奇之处是叶子的形状:幼树叶如针似柳眉、壮龄树叶酷似白桦、老年树叶椭圆。

大召寺(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部。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殿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

昭君墓(呼和浩特)

坐落在呼市南郊的昭君墓,是塞外影响最大的一座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

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库布其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

腾格里沙漠(阿拉善)

是我国的四大沙漠之一,沙漠里几百个存留了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草甸,使这个沙漠拥有了丰富的拍摄题材。

苏牧山(乌兰察布)

苏木山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兴和县大南山深处的苏木山旅游区,以其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森林,纷呈的花卉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贪享自然之美的旅行者,归者无不为其绝、其美所折服!

阿尔山(兴安盟)

内蒙古阿尔山——柴河旅游区地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县级市)和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柴河镇,与黑龙江、吉林省和蒙古国相邻。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总面积为.7平方公里。兴安盟阿尔山市面积.7平方公里,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柴河镇面积平方公里。

大小安岭(呼伦贝尔)

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曾是成吉思汗统一中国上马出征的地方。其自然风光雄伟壮丽,独具北温带特色。

内蒙古十大美食

1

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又称“牛肉干”,内蒙古大草原,是天然的草牧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凉晒牛肉干的生活习惯;牛肉味十足,肉质原汁原味,口感麻麻的,微辣.很有嚼劲,是可以让你口水流不停的美味零食哦!

2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不过现在流行的是以包头“小肥羊”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3

烤羊腿

  好吃的当然放在最前面哦!烤羊腿是呼伦贝尔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4

干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营养价值颇高,味纯香,营养丰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为当地招待贵宾的佳品哦!

5

羊奶片

  羊奶片内蒙古特产零食,一款非常适合儿童、孕妇补钙的食品;高营养、低脂肪也是无糖的奶片哦!超好吃呢!经常食用者还可瘦身、美白,各位MM快快入手吧!!

6蒙古锅茶

蒙古锅茶是蒙古族传统食品奶茶中的一种。蒙古语叫“乌古台措”。在煮这锅茶时,要先把锅清洗干净,煮茶的水必须是新打来的清水熬茶,以山泉水为佳。然后把上好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放在火上倒入清水。到水沸腾时,就加入捣碎砖茶,煲足3小时后就掺入牛奶,然后再按口味加盐巴。等到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锅茶的咸奶茶底给煮好了。在煮好奶茶底之后,把酥油、奶豆腐、奶酪、炒米、牛肉干等料一样样放进锅里,手拿大勺反复搅动,然后把煮好的奶茶倒进铜锅,待再次烧开后,就可以饮用了。锅茶浓稠适中,奶味浓香柔和。

7血肠肉肠

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浆灌入大肠,做成灌肠。食用时一般在肉汤里煮10-15分钟。

8莜面

燕麦本地俗称莜麦。主要产区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这里气温相对较低,早晚温差大,很适宜燕麦的生长。产品和武川燕麦齐名。莜麦加工成面粉。营养价值高,口味特别。本地有“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之说。食用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可做莜面洞洞,莜面块垒,莜面鱼鱼,可蒸、可煮、可炒。配以不同佐料,形成不同风味。是远近喜欢食品。

9烧麦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

10炸糕

可蒸熟素吃,也可炸着吃。炸糕色泽金黄,外皮焦脆,黏软耐嚼,馅细腻甜润,宜热吃。

内蒙古十大特色

一、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二、马头琴

蒙古语称为“绰尔”,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其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器乐功能,成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和象征。

三、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的汉语意思是娱乐或游戏,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蒙古族的传统节庆活动。那达慕在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喇嘛会焚香点灯,诵经念佛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可以消除灾难。

四、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五、成吉思汗

名铁木真(—),于年春天建国称帝,成为大蒙古汗国开国可汗,为大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倾其毕生精力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完成了蒙古民族的统一大业,千百年来,被蒙古人民视为自己的伟大祖先而深受敬仰。

六、蒙古头饰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衣冠之国”的美称。蒙古族在头饰上十分讲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妇女使用的头饰不一样,她们喜欢用红珊瑚、玛瑙、绿松石来作装饰。因此蒙古族头饰的种类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

七、蒙古文

是用来书写蒙古语的拼音文字,创制于13世纪。蒙古文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竖写文字之一,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历史传统。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浸透着蒙古人的深厚感情,成为蒙古族文化及其生命力的重要象征。

八、敖包

亦称“鄂博”,是蒙古语,意即“堆子”或“包”,是一种用石头、柳条、树木、草皮等天然材料构建的圆锥形祭祀载体。祭祀形式大致分为“红祭”、“白祭”、“玉祭”、“火祭”等几种。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祭奉天、地和祖先,期盼迎来一个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年景,蕴含着草原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天人相谐”的生态理念和美好愿景。

九、蒙古马

原产于蒙古高原,虽然体形矮小,但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优良的战用马匹。在牧人心目中,蒙古马文化是一种技能体系、知识体系、审美体系、信仰体系,是草原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提出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我们干事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十、蒙药蒙医

蒙药蒙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吸收藏医、汉医经验逐渐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国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蒙古医学有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蒙药与中药相似,以草药为主,是多种草药研成药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方法。蒙古族医学家和药学家还写出一批医药著作,如《饮膳正要》、《方海》、《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普济杂方》。

与内蒙古有关的十首歌曲

《敖包相会》

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词作者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而这首歌的创意却出自内蒙古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她不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而且还见证了这两位杰出女性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年的北京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席慕容和德德玛共同演绎了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此后,这首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广为传唱。

《鸿雁》

是一首渊远流传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当我们听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绎下的《鸿雁》,不难产生共鸣。他的歌声里有浓郁的乡愁,诉说着成长的故事,于是故乡就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同时,这也是一个寄情于草原的男人自语。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地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云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敬酒歌》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纯真这酒绵厚,这酒绵厚让我们肝胆相照...

《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我和草原有个约会,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隹,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套马杆》

《套马杆》是乌兰托娅于年首次演唱的一首草原风格歌曲,歌曲以一个草原女孩的口吻,赞美的草原的辽阔,也体现了草原居民对爱情的豪爽。

《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我爱你...

《陪你一起看草原》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蒙古族歌曲。年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受到歌唱界的极大   电影《斯琴杭茹》,讲述的是成吉思汗第32代孙女、如今已80多岁的斯琴杭茹在鄂尔多斯乌审旗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斯琴杭茹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孙,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出生在鄂尔多斯西王府。按照传统习俗,斯琴杭茹虽然贵为公主,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读书。聪颖的斯琴杭茹总是躲在书房偷听先生讲课,和王府佣人的孩子孟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鄂尔多斯草原风云变幻,时世动荡。一天,土匪突然袭击王府,并杀害了斯琴杭茹的父亲。由于家道中落,孟克也和母亲离开了王府。   时间匆匆流逝,斯琴杭茹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她与出家当了喇嘛的孟克偶然相逢,两人一见倾心。为了爱情,孟克离开寺院,还俗回家,时值战争期间,入侵者为达到征服蒙古民族的目的,企图把成吉思汗陵控制在自己手中。为保卫圣主的陵寝,孟克和斯琴杭茹依依惜别,护卫成吉思汗陵西迁。不久,斯琴杭茹送给孟克的骏马回来了,马背上系着一件衬衣,上面用鲜血写着这样的诗句“没有月亮的晚上,用心灵来照亮;没有笔墨的地方,用鲜血来传情……”孟克再也不能回到斯琴杭茹的身边。斯琴杭茹与丈夫和儿子   在叔父的操持下,心如止水的斯琴杭茹嫁给了年长的宝日沁。因为斯琴杭茹的特殊身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被批斗和劳动改造。在被迫开垦埋葬她父亲及祖辈们的翁根高地时,坚强的斯琴杭茹崩溃了,她疯了。在丈夫和孩子亲情的温暖下,在一个雪后的冬天,斯琴杭茹醒了过来。   二零零八年,成吉思汗陵盛大的祭典活动。八十五岁的斯琴杭茹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位饱经沧桑的蒙古女人,依旧笑容灿烂。

10、《我的母亲大草原》

《我的母亲大草原》是一部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草原牧民萨日娜热爱草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与破坏草原、监挖药材的一伙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来源:全景内蒙古综合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伊利带你发现内蒙古的美”活动,参与赢大奖









































白瘢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ly/11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