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难忘的呼和浩特美食

让我难忘的呼和浩特美食

在我心里,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呼和浩特人,因为迄今为止那里是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最年轻的时代。也因为在那里生活得久了,让我变得失去了家乡,因为家乡的人一听我偶尔流露出来的西北方言,就直接把我推出了家乡,而呼和浩特人也不太友好地一直把我当成外来人口看待。不过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我,我心里自有定数。

其实我们爱一个人,爱一个地方,总是和那里的饮食有关系的,就像你爱一个人,无论ta有多胖,可你还是怕ta饿,你有好吃的也总会想着ta,看ta吃得开心,你就会觉得幸福,你也从来不会认为ta如果胖爆炸,其实炸弹里你放了一半火药。我爱呼和浩特,就是这样,除了爱那里我喜欢的那些朋友以外,就是那些难忘的美食。从地理上来讲,呼和浩特位于祖国的中部,但是那里的生活习俗却完全西部化的,因为它紧邻陕西北部,又有很多走西口的山西河南移民,同时还有很多回族人一直生活在那里,这些人都是传统上的面食吃家,所以如果你喜欢吃面食,那么在呼和浩特就能比较轻松地成为一个幸福的吃货,能吃到祖国四面八方的面食,并且由于用了呼和浩特本地出产的优良面粉后,味道就提升到了最好,简直就找不到更好的了。

我一想呼和浩特的好吃的,就先想到“莜面”,因为它不仅美味,还有就是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莜面是一种低产的粗粮,但做出来的食物却非常地细腻,而且脂肪含量极低,有助于减肥,有非常显著的饱腹感,目前只有西北的部分地区出产,并且价格还非常低,如果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的东西,那ta一定没去过呼和浩特,去了也没吃过莜面,吃了莜面也不认识“莜”字怎么读。在呼和浩特的任何一家饭店都能吃到比较正宗的莜面,但是我最难忘的还是内蒙古大学学生二食堂的凉拌莜面,当时是一个本地老头卖的,十几年前是一块多人民币一大碗,他的莜面条条做得非常粗,特别劲道,估计老年人吃了不好消化,所以他选择在学校食堂里卖,中午吃完,晚上可以不吃饭。当时住在我下铺的师妹非常爱吃,多年过去了,她依旧漂亮,因为她常吃莜面,她就是这么保持着丰满又苗条的身材的。莜面的做法很多,做出来的形状也很多,有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条条等等,可凉吃,可热吃,可素吃,可荤吃,但无论你怎么吃,都吃不烦吃不厌,它和西北二人台一起养育着那一方人,有点酸,有点愣,有点千沟万壑,但却韵律和谐地追求着美好的生活。

呼和浩特人特别不爱早起,爱睡懒觉,起来后,为了赶时间,就不能认真做早点了,所以大家都离不开路边卖焙子的小店。焙子就是一种用传统的土炉子烤制的饼,有甜的,有咸的,有原味的,甜的又分为红糖和白糖的,形状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地道的焙子用的油都是当地出产的胡麻油,对,这是一种产量极低但又价格不高的一种健康的油,有一种特别的香气,那香气闻上一次就会难忘一辈子,因为太过浓郁了,所以用胡麻油做出来的美食,都香得有些过分。最好吃的焙子都是回民做的,我最爱买的焙子就是我上班的路上,一个戴黑头巾的回族女人卖的,她卖的焙子都是刚刚从炉子里拿出来的,热气里蒸腾着香气,由于它的伴随,上班的路上常常被它激发出热情,我总是唱着跑调的歌就瞬间到了单位。到了单位一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吃着同样的早点:一杯奶茶,一个焙子,不用分享胜似分享。

很多地方都有“烧麦”这种小吃,可我只认呼和浩特的“烧麦”,其他地方的烧麦我不认为是烧麦。我对它的认可这么绝对,真是要怪它自己,因为它好吃得太绝对。有很多人第一次在呼和浩特吃烧麦都会吃多,我们吃早点总觉得吃一份早点怎么着也得吃二两吧,就是女人吃这些也不多,如果男人就得吃四两吧,如果你真的这么点了,那上来的就是一大桌子烧麦了,因为它计算重量不是按照实际烧麦的重量计算的,是按照包烧麦的皮计算的,就是你要一两烧麦可卖家给你上来的差不多是一斤,在这个我们已经习惯被商家忽悠的社会里,还有反着被忽悠的,估计只有呼和浩特的烧麦了。在呼和浩特吃烧麦,一两是8个,一个正常的女人是吃不了的,半两就差不多了,相当于四个小包子,可以配一碗奶茶或清粥吃,因为正宗的烧麦都是纯羊肉的,油也很大,有些腻。我认为最好吃的烧麦还是呼市旧城的老店“麦香村”,不知道这家店还在不在,这家的烧麦皮薄馅嫩样美,蒸熟的烧麦就像一个个白色透明的石榴,不忍心吃又必须得吃,吃了就忘不了。

如果不提“焖面”,就对不起我的大学时代,可以说我是吃着焖面在大学里面长大的。毕业后,我就离不开焖面了,所以毕业半年后我就又返回呼和浩特去陪焖面去了,继续过着我的青春焖面时代。焖面就是把面条在炖的菜上蒸熟,然后和菜混在一起吃,这时面条混合着菜的香气,菜里也融合了面香,它的口感比煮面条更加劲道爽口,味道也比煮面条更加浓郁厚重。我当时特别爱吃一家连锁店的焖面叫“乡土居”,那里的一切都是西北农村的样子,大家围着一个大锅台吃,锅是黑色的铁锅,做好吃的是排骨豆角土豆焖面。本来呼和浩特的姑娘是很秀气的,可吃起焖面来真的非常豪爽,饭量也很惊人。吃的时候,还要往里面加一些当地产的醋,最好还要配上蒜,其实正宗的中国吃货,都是土里土气的,吃完以后身上不是大葱味儿,就是大蒜味儿,中国的宫廷贵族向来吃不到最美味的民间小吃,他们吃的那些东西都太精细了,所以不健康,也容易让人忘记,缺少生活,也就缺少内涵,吃也是一种艺术,最粗糙的民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酿皮现在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吃到,就是凉皮,在呼和浩特叫“酿皮”,西安的凉皮非常有名,我在西安也吃过好多种,可是我觉得它们的味道还是敌不过呼和浩特的酿皮。呼市的酿皮劲道是必须的,如果面食不劲道那就不值得一提,所以呼和浩特的酿皮除了劲道以外,还有几点我能看到的秘诀就是,它用的是当地产的醋,还有当地产的胡麻油做的油泼辣子,还有它的配料里主要是店家自己腌制的有酸味的咸菜,而不是随处可见的黄瓜丝。在呼和浩特一年四季都要吃酿皮的,夏天当然吃的多一些,可是冬天也不能忘掉它,这不是故意要做得一种姿态,而是真实食欲的流露,吃吧,它是那么地富有家的温情,它是那么地给我太多的回忆。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西北一根”面食馆,就是一碗面里只有一根面,但是却是满满的一大碗,配上鸡汤油菜鹌鹑蛋,吃的时候真的很感慨做面师傅的功力,同时又深深陷入了吸溜吸溜吃面的快乐当中。真是的,让中国人吃饭不出声,那简直就直接说不让吃饭算了,在中国,吃饭出声,也是有礼貌的表现,说明主人饭做得香。

呼和浩特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座面食之都,除了以上那些提到的,还有数不尽没提到的,例如“回勺面”“炒饼”“刀削面”“拉面”等等,数起来真的会很累,也会很冲动,就是想马上回去吃碗面,然后再回来工作。空间的距离确实能阻止一些口腹之欲,但却阻止不了思念之欲,距离越远,思念越深。

年4月3日晚写于莫斯科









































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ly/10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