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不仅是上海市民“疯”了,全国的吃瓜群众也“疯”了。各种梗和玩笑沙雕到不行,然而笑完发现自己迟早也要经历……”
合肥的垃圾分类难不难?为何与上海的“干湿垃圾”分类不同?市民不分类会被罚款吗?以后会不会也有“桶边大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合肥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李大勇。
1合肥提倡“粗分法”“垃圾分类并不复杂,网上说上海人被逼疯更多是段子、调侃,是对垃圾分类的一种误解。”李大勇笑称。比如,网上有段子说一杯喝不完的珍珠奶茶要进行多次分类,液体倒进水槽,再把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扔进湿垃圾中,最后再把外面的杯身压扁扔进干垃圾……
“其实没有这么复杂,合肥的垃圾分类提倡越简单越好的原则。”李大勇说,“喝不完的珍珠奶茶当餐厨垃圾扔掉,包括还有网上段子说的龙虾壳分类就更简单,直接当成餐厨垃圾扔掉就行。”
“对市民来说,只要将瓶子丢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即可,分拣员后续要将瓶身贴纸、瓶盖和瓶身分开,送到不同的处理中心。”李大勇说,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垃圾分类。
2合肥垃圾分类地方立法已启动上海作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如果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处罚。与上海同属“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的合肥,会不会也对个人进行罚款?
记者了解到,合肥已制定和实施了《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对违规分类的单位、个人实行处罚的责任条款。今年4月份,蜀山区一家物业公司因将餐厨垃圾倾倒在绿化带,收到了全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首张“罚单”。
李大勇说,当前合肥垃圾分类地方立法也已经启动,7月4日市人大一行来到合肥市城管局开展了立法调研工作。“垃圾分类在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后,具有强制性,如果个人存在违规行为,也将可能像上海一样受到处罚。”李大勇说。
3为何没有“干湿分类”?随着上海生活垃圾的实施,“干垃圾”与“湿垃圾”这两个专业名词进入市民视野,而干湿垃圾的区分也让市民有点“懵圈”。比如,湿巾再湿也是干垃圾,坚果壳再干也是湿垃圾。与上海不同,合肥为何没有分“干湿”垃圾?垃圾分类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李大勇说,合肥实施的“四分法”,是根据《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要求而确定。从全国及至世界范围来看,其实生活垃圾分类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依据各个地区清运、处理的情况来制定前端的分类标准。
4桶边值守的大妈会有吗?在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每当早晨拎着垃圾袋来到垃圾箱时,需要接受执勤大妈的“盘查”和“拷问”。那么,合肥会不会有桶边值守的“大妈”?“我们到上海学习了这一经验作法,发现这种制度效果很好,也将借鉴这一做法。”
李大勇表示,“桶边值守员”不仅可以监督市民养成分类处理的习惯,实时劝导市民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遇到市民错投的情况,值守员也会及时纠正,大大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目前新站区正在准备启动试点工作。”李大勇透露。
除了“桶边值守”外,合肥下一步还将同步试点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撤除原有的垃圾桶,在小区中心或出入口处新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居民可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并有值守员在这一时间段值守督导,只要超过时间,垃圾桶就会被锁起来。”
李大勇表示,“桶边值守”和“定时定点投放”两项措施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垃圾分类的习惯越早培养越有利,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需要同步完成,齐头并进。”李大勇表示。
中安在线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