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此刻已是午夜,隔离酒店窗外的中山东路特别安静,街灯正用简约而并不刺眼方式迎接着花开的消息。赴呼和浩特支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乌兰察布市女孩陆霞耐心的等待着回家的指令。20多天的战“疫”往事在她脑海中重复涌现,她以记录心情的方式讲述着这个春天的记“疫”。
用心聆听,一个女孩的援呼记“疫”
深夜集结,临危受命
年春节刚过,新冠疫情在呼和浩特肆虐蔓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21日深夜,院领导急促的电话将我从睡梦中惊醒,通知我与其他19位同事支援呼和浩特抗击疫情。出征的滋味无法形容,既兴奋又激动,那一夜毫无睡意,好不容易熬到凌医院集结。在医院,院领导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行李箱和各类防护用品,看到每个行李箱上贴着的名字,突然让我在兴奋中略带悲壮,我们已经成为奔赴前线勇士。院长、副院长出发前的讲话更多的是对我们的关心和牵挂,这也给我们增加了十足的勇气和信心。
北方的初春,寒风袭人。大巴车载着我们同行的名医护人员驶出集宁,大约2小时候后抵达呼和浩特市,在高速口我们进行了分组,三三两两的被分散到各个任务区。当时呼和浩特核酸检测已经进入第3轮,我们刚到酒店放下东西,就被一位负责人统一带到采集点上,快速进入核酸采集工作流程,40分钟一次的封管、封箱急速运转,采集数据不断上升,换班时,已完成多人的核酸采样。从早晨开始仿佛都在和时间赛跑,不容有一刻的休息调整,换班已经到下午2点,午饭早已不是热乎的,草草吃完我们便接到通知去下一站工作。因为刚来,今天我们没有固定的采样点,就这样,第一天的工作不断地更换着地点,哪里有空缺,就把我们调配到哪里,几乎连更换防护服的时间都没有,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尽然让我咬着牙挺了过来,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扶着洗漱台感觉快要睡着了。
寒风料峭,坚守情怀
从接受号令那一刻起,我就把这次援呼工作作为一次真正的战斗。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会暗暗告诫自己“从每个凌晨穿好防护服开始,就是进入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第二天,正式进入第五轮核酸采集,我们被派往设在呼和浩特市中心位置的一个临时采样点,这一片区是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团结巷社区的核酸采集区域。因为团结巷社区两个核酸检测点待检居民、周边商户业主和部分社会人员大量增多,容易造成人员聚集,街道果断决定开辟了这个临时检测点,利用一辆公交车做“采样点”,及时分流待检人员。所以,我们是在紧要关头受领的任务,虽然条件不好、工作远比固定点位繁杂,但我们有了固定场所,不用来回倒腾了。
到检测点需要早晨不到5点出发,步行穿过一条安静的巷子,因为对路线陌生,每天都会有一点点害怕,我们不停的给自己加油打气,心里默念很多遍“我不怕、我不怕。”人们都说呼和浩特的气温比集宁暖,但这里的寒风并不比集宁温柔到哪里,采样公交车停放在十字路口,车里不能插任何取暖的设备,寒风毫不留情的从采样开着的车窗吹进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斜着身体站着采样,还是能感觉到风的强劲。几个小时下来,身体几乎没了感觉,拿棉签的手冻的无法伸展。一天的工作,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啊”,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六步洗手法”。忙起来时间过的飞快,在换班的同事进入车内时,我才发现又一个上午过去了,而我的手一直没有停下过。即便这样,我丝毫没有省去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坚持“一人一消一喷,”心里始终秉持一个原则,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集体的荣誉、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静候花开,温情暖心
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什么并不重要,我在意的是每一个感动。最糟糕的是寒冷和劳累让我的生理期提前到来,手脚冰凉,肚子和腰疼的无法站立。公交车司机师傅是一位超级暖心大哥,给我找来一大堆各式的暖贴让我上岗前贴在衣服里,还给我弄了一大堆好吃的,还说:“知道你们还小,出来也不容易,”司机师傅的温情给了我莫大的温暖,让我在异乡的寒风中热泪盈眶。有天下午,正在排队等待采集核酸的一位叔叔看到我的手冻的无法伸展,连忙说:“孩子,不着急,你先暖暖手再采。”感动和理解无处不在,很多待检的居民在采样后都会说:“谢谢,你们辛苦啦!”有一位小姑娘看到我面屏上的雾气几乎快要结冰,她丝毫不顾个人安危,掏出兜里的面巾纸帮我擦掉雾气。群众的一个个暖人的举动,一句句真切暖心的话语,汇集成无尽的力量,增强了我们抗“疫”必胜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包片领导特意拿来记号笔和照相机,在我们防护服上写下了名字,给我们拍了照,说要帮我们记录下这次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就在14轮核酸检测结束,我们回到酒店修整期间,街道专门为我们制作了“抗击疫情纪念证书”,并特意请一位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紧急赶制出泥塑“大白”送给我们,这是一个最有纪念意义的抗疫纪念品,我非常喜欢,爱不释手。
此刻,回想半个多月抗击疫情工作中偶尔遇到的那些群众不理解、责备、埋怨,甚至谩骂,似乎都已烟消云散。再看看眼前这个生动可爱、惟妙惟肖的“大白”,想着即将见面的家人,隔着疫情的暗流,我分明看到这个城市的不远处早已春暖花开!
(作者:乌兰察布市援呼医疗队陆霞)
原标题:《用心聆听,一个女孩的援呼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