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径路
本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境内,连接呼和浩特城区与武川县城。线路自呼和浩特东站东端引出,向北经赛罕区、新城区,穿越大青山至武川县,于县城东部设武川站。线路长度46.99km,其中赛罕区境内3.0km,新城区境内14.79km,武川县境内9km。
、研究工作概述
年月底,通过与主管部门及相关旗县沟通对接,铁三院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域铁路规划初稿。
年3月根据呼市机铁路办委托,铁三院完成了呼和浩特至武川市域铁路项目预可研工作。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是加强武川县与呼和浩特市中心联系,促进武川发展的需要。
(3)是武川县促进对外交流,满足旅客运输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4)是建设生态环保型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近、远期运量和远景年输送能力的建议
(1)客运量
研究年度,呼和浩特-武川市郊铁路区段客流密度和客车对数见下表。
表呼和浩特-武川市郊铁路区段客流密度(万人)
研究年度
区段客流密度(万人)
近期
16
远期
34
表呼和浩特-武川市郊铁路旅客列车开行对数(对)
时段
始发站
终到站
种类编组
经路
旅客列车对数(对)
编组
年
年
淡季
武川
呼和浩特
动车
武川-呼和浩特市郊铁路
8
1
动8
旺季
武川
呼和浩特
动车
武川-呼和浩特市郊铁路
10
15
动8
()货运量
研究年度,呼和浩特-武川市郊铁路区段客流密度见下表。
表呼和浩特-武川市郊铁路区段货流密度
区段货流密度(万吨)
近期
15
远期
1
(3)远景年输送能力的建议
根据本线的功能定位及相关研究,建议本线远景年输送能力为货运80×t,旅客列车40对。
二、建设方案和线路走向方案
1.建设方案
呼和浩特至武川市域铁路是呼和浩特市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功能定位是以客运为主,兼顾少量货运。因此本线按客货共线模式建设。
.线路走向方案
新建呼和浩特至武川市域铁路自呼和浩特东站东端引出,出站后折向北上跨京藏高速,折向西走行至榆树沟村西,沿大青山西行至哈拉更村北后进入大青山隧道,折向西北走行至定相营村北后出大青山隧道,向西北走行至武川县东部新建武川站。线路长度46.99km,区间新设黑土凹和武川两座车站。
3、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推荐意见
铁路等级:国铁I级。
正线数目:单线。
速度目标值: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m、困难0m,枢纽内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路平面标准。
最大坡度:0‰。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牵引质量:货t。
到发线有效长:m
闭塞方式:自动站间闭塞。
4、运输组织和运输能力
本线建成后采用客货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
5、市域铁路推荐方案综述
新建呼和浩特至武川市域铁路自呼和浩特东站东端引出,出站后折向北上跨京藏高速,折向西走行至榆树沟村西,沿大青山西行至哈拉更村北后进入大青山隧道,折向西北走行至定相营村北后出大青山隧道,向西北走行至武川县东部新建武川站。线路长度46.99km,其中赛罕区境内3.0km,新城区境内14.79km,武川县境内9km;区间新设黑土凹和武川两座车站。
货车联络线自正线黑土凹站引出,向东绕过黑土凹村引入京包铁路白塔站,线路长度4.km。
6、主要工程数量
本线正线线路长度46.99km,货车联络线长度4.公里;征地亩,区间土石方79.36×m3,站场土石方46.59×m3;特大桥10.67km/4座,大桥米/座,框构桥平米/3座,涵洞横延米/43座;隧道.39km/4座;正线轨道51.km,站线轨道4.1km,铺道岔3组;房屋0.×m。本工程预估算投资总额约为35.3亿元。
三、需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1、接轨问题
本项目客线引入呼和枢纽呼和浩特东站,货线引入白塔站;应尽快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协商,取得相关接轨意见。
、环境敏感区
本线经过呼和浩特城区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及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与主管部门对接,完善相关手续。
3、活动断裂带
线路在AK11+50、AK6+附近分别穿越大青山山前断裂、卯独庆断裂,两断裂均为第四系活动断裂。
大青山南麓展布,西起包头黄河南岸的昭君坟,东至呼和浩特以东,全长约00km,线路无法绕避,以简单易修复路基形式通过断裂带。卯独庆断裂,西北至武川县境内,出露长度约16km,线路绕避困难,采用相应加固措施以大角度通过。下阶段结合地质安评研究,进一步优化方案。
4、通信系统
本线定义为市域铁路,本次研究暂按完全由呼和浩特铁路局代为维护管理方式设计。如呼和浩特铁路局与地方政府对本线在资产管理、维护体制上有所变化时,通信各子系统与既有线接入方案等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