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却呈逆向顺序。在中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为壮观。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到了我国就变成8瓶,称为“吊瓶大国”不过分!
多省陆续叫停门诊输液
7月1日起,医院外,江苏省医院将统一实施新政: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年底前,医院(医院)门诊全面禁止静脉输液。据了解,我国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无药可用。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表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还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医疗机构都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
内蒙古:医院所有门诊输液室也已取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已取消门诊输液室,留存了一部分急诊输液室用于突发或夜间需要打“点滴”的患者。
河南:6月1日起,医院除急诊和儿科外,将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此举也使其成为河南省首个取消门医院。
四川:6月2日,医院正式宣布全面停止成人门诊输液(儿科和肿瘤门诊化疗等特殊输液除外)。这也是四川首个停医院。
浙江:今年年初,浙江发布最严“限抗令”医院门诊抗菌输液。
新疆:从6月1日起,医院停止门诊输液。
福建:4月7日起,福建三明全面停止患者门诊静脉输液(儿科除外),降低输液安全
湖北:4月18日起,医院取消普通门诊成人输液,成为该省首家取医院。
云南:5月1日起,医院除急诊科、儿科外,将叫停门诊输液,即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业内人士都知道,取消门诊输液,主要是为了遏制滥用抗生素现象,同时逐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改革!全面停止门诊输液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观。
伤害!输液前你应该知道的事为什么我国会成为输液大国?这跟民众的观念不无关系。不少人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儿童生病以后,一些家长觉得服药麻烦,输液方便......加上各方利益驱动,输液就成了治病首选。
可是,过度输液带来的危害是缓慢、长期的。前不久,首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正式发布。
不过,输液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生病了,哪些情况是适合输液的呢?医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直接降低抗生素使用
有数据表明,有2/3左右的抗菌药物是通过静脉输液应用。如果仅仅严格控制门诊静脉输液一项,就可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医院自从取消门诊输液后,医院的抗生素处方率从13%降到了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率也明显下降。医院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实行三个月以来:药占比整体下降了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同比下降51%。
利益!相关企业正在大洗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限制输液、限抗令、医保控费等系列改革,相关产业已经历过一轮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业或生存难以为继被迫停产、或被收购,而不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也大受打击亦面临转型。
▲
▍内容来源:青核桃综合中国经济网、内蒙古日报整理
▍图文编辑:核桃妹
▍核桃君
▍核桃妹
版权问题以及业务合作,请拨打电话
点击下方“写留言”,告诉大家你的观点
下面的链接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哦!
呼市不是一线城市,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这些……
水果分寒热,根据体质吃最养生!
学会这些小技巧,电费每月省一半!
—END—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