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总指数排名谁是第一

财经头条xian

财经最新资讯!重磅新闻跟踪报道,为您全方位提供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行情,覆盖股票、基金、期货、股指期货、外汇、债券、保险、银行、黄金、理财等财经综合信息。

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了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包含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在前一项指数排名上,宁波、杭州居首,兰州、厦门垫底;后一项指数排名上,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排在前列,重庆、西宁、郑州排在后位。

一项排名显示,中国35个大城市中,宁波与杭州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是最高的,兰州、厦门则垫底。

  

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了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包含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

  

在前一项指数排名上,宁波、杭州居首,兰州、厦门垫底;后一项指数排名上,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排在前列,重庆、西宁、郑州排在后位。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旧处于转型与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风险犹存。在客观生活质量指数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主观满意度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

  

年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宁波、杭州、昆明、南宁、重庆、成都、大连、济南、西宁、呼和浩特。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贵阳、南京、郑州、福州、上海、深圳、长春、西安、兰州、厦门。

  

年,厦门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曾经排名第二,此前连续4年排名前十,而今年却以第35的名次排名垫底。张连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或许是和城市管理、房价走势、生活成本等因素有关。

  

调查方通过对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进行随机电话调査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描述城市生活质量的5个主观满意度分指数,即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社会保障、生活感受,分别反映了城市生活质量的某一特定方面。

  

年,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平均值为55.82,比年略有提高,处于满意区间。今年35个城市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全部超过了满意和不满意的临界点50分。

  

今年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的5个分指数平均值分别为:生活水平(60.44)、生活成本(39.74)、人力资本(62.20)、社会保障(60.66)、生活感受(56.05),与年相比,五个细分指数均有所提高。但其中的生活成本满意度分指数仍处于不满意区间。此外,生活感受分指数中的生活节奏细分指数,35个城市的平均值为44.07,仍处于不满意区间。

  

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数即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是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3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出的,从而保证了该指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客观指数也包括5个分指数,即生活水平指数、生活成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社会保障指数、生活感受指数。

  

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总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杭州、上海、昆明、武汉、西安、贵阳。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合肥、哈尔滨、南昌、海口、兰州、南宁、福州、重庆、西宁、郑州。

  

年35个城市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平均值为54.75,比年的55.84有所降低。得分50分以上的城市有32个,比年多1个。5个客观分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生活成本(58.74)、生活感受(57.54)、人力资本(56.98)、社会保障(50.43)、生活水平(50.07)。与年相比,生活水平、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客观分指数有所下降,生活成本、生活感受客观分指数有所上升。

  

张连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即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显示,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同时部分城市存在主客观指数的反差。5个客观社会经济数据分指数涵盖了20个社会经济数据指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在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调査和客观生活质量指数调查的基础上,今年进行了三项专项调査,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因素调查、房价预期专项调查、就业前景预期调查。

  

张连城表示,在房价预期调査和居民最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全部35个城市的居民均认为空气质量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46.33%),其次是物价(23.94%),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食品安全(20.87%)和交通状况(8.86%)。与去年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今年城市居民对物价的   

房价预期的专项调查息示,35个城市预期房价指数平均值为40.16,比年的平均值43.86还要低,表明居民预期未来一两年内房价将呈现下跌趋势。

  

就业前景预期调查虽示,35个城市对就业前景预期的均值为57.41,所有城市得分均超过了50,尽管分值不高,但仍处于基本乐观区间。

  

张连城认为,当前城市居民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过快的生活节奏、不确定的房地产价格。在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致力于推进民生体系建设,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打架的城市排行榜能有多少公信力

以某些指数衡量城市发展状况的各类报告,近年来我们见得不少,什么“宜居城市排行”、“幸福城市榜单”,其实都是这个套路。“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根据指数高低给城市排座次,本质上也是一个排行榜。一场评选下来,往往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城市排名靠前,可以拿这份榜单为自己背书;有的城市排名靠后,对这份榜单的科学性肯定有不少质疑。

从语义和选取指标来看,“宜居指数”、“幸福指数”、“生活质量”这些指数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但这些看上去仿佛是一回事的排行,因为主办机构不同,每每会得出天差地别的结论。比如年10月31日举办的“中国幸福城市小康论坛”,发布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南京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到了半年后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中,南京却只能在“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里位居倒数十名。

不同榜单之间相互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更奇葩的是,一份报告不仅可能与同类报告打架,还会与自己打架。

还是这份“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去年发布时,厦门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还曾经排名第二,此前连续4年排名前十,而今年却以第35的名次排名垫底。要知道,这一年厦门并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排名一下就断崖式下降,这排名到底有谱没有?报告发布方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的院长张连城解释说,“这或许是和城市管理、房价走势、生活成本等因素有关”。一个“或许”,让人看到主办方自己也有些底气不足。一份报告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拿什么去说服公众?

城市排行榜打架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主办方缺乏科学的数据采集方式,没有严谨的研究方法。据了解,不少调查就是通过随机电话采访实现的,但这种随机调查方式究竟采集了多少样本?如何确保真实性、客观性?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对于日趋泛滥、相互打架的排行榜,监管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看背后是否存在花钱买榜的问题。即使排行榜不涉及牟利,只要是噱头大于实质的,我们也不必太当回事,避免在其中无谓消耗舆论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hj/12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