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呼和浩特市城管局召开《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新闻通气会暨现场观摩会,会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居民知晓率,推动群众分类投放习惯养成为目标,倡导全民参与,增强社会互动,推动各区和职能部门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根据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6号)确定,呼和浩特市为46个重点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城市之一。年1月6日,《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审议通过。年8月30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第14号令予以公布,自年10月1日起施行。《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转变生活垃圾管理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和有效利用率,解决呼和浩特市“垃圾围城”危机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模式
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按照“三人、两定、一规范、六分运”+“五导”的工作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社区四级网格体系作用,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新理念。建立撤桶并点、定时定点三步法,从营造社会宣传氛围、入户宣传宣讲、合并投放点到设置集中分类箱房,最终实现居民分类精准投放。截至目前,全市城区已在30个办事处、个社区,个小区、家公共机构和所学校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已分别占到全市小区、公共机构、学校总数的87%、98%和%。完善分类收运处理设施设备
形成全链条闭环式垃圾分类体系
在分类收集方面,在全市小区共投入6万余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箱95组,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达余辆,收运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分类处置方面,餐厨垃圾实现了应收尽收,规范化管理处置。4座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为吨,无害化填埋吨/日,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收运处置管理工作得到较大提升。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呼和浩特市正在推进日处理能力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日处理能力吨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工作。嘉盛新能源公司二期日处理能力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后,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实现零填埋。这些都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创新厨余垃圾处理方式
一是建设了六座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设施。在呼和浩特市大型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试点建成六座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设施,把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直接转化为达标污水排放,少量残留物制成了堆肥,既缓解了垃圾转运压力,又减少了垃圾处理投入。二是与蒙牛生物质能公司加强合作。将厨余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用于还碳回林,日处理厨余垃圾能力达吨,有效解决全市过渡时期的厨余垃圾处理难题。三是探索厨余垃圾处理产品新出路。目前,正在采取的处理方法包括:1.厨余垃圾混合沙柳堆肥处理法。其工艺主要是经过发酵将厨余垃圾处理成半成品后密闭收集起来,然后与破碎的沙柳进行混合后堆肥。2.厨余垃圾生物降解处理法。通过用厨余垃圾养殖黑水虻幼虫用于蛋鸡农业养殖基地,在自主觅食的基础上辅助喂食黑水虻幼虫,实现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万正尚都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箱房会后,与会人员前往万正尚都小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现场观摩了生活垃圾分类。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下大力气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监督、检查、考评等管理体系,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实现建成区内垃圾分类全覆盖,统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到常态化管理水平。
青城垃圾分类助手小程序
青城垃圾分类助手是由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起,由内蒙古微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建的。主旨是要将青城垃圾分类助手小程序平台作为推广垃圾分类的新媒体平台,内容涵盖“垃圾分类检索”“政果发布”“新闻宣传”“知识解析”等,突出“服务+新闻”理念,构建政府部门与自媒桥梁,促进垃圾分类的推广与普及。
青城垃圾分类助手小程序已于年9月9日正式发布上线。呼和浩特市民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