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一定对小说中的一个情节非常有印象。当大儿子孙少安结婚以后,全家人沉重的生活负担便一下子落在了他的身上。虽然孙少安年轻力壮,并且玩了命地拼命劳动赚钱。但窟窿打补丁小,全家人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心痛丈夫的妻子贺秀莲于是便提出了分家的想法,尽管孙少安打心里不想分家,生怕因此而让老父亲一家人更加艰难。但是,包括父亲孙玉厚为了不连累儿子,也同意了分家。事实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分家是一件让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尽管分家在民间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尽管大家庭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然而,在社会变迁当中,小家庭越来越受到欢迎。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长期的同居共财,每个兄弟之间的劳动收入并不能同其相应的收入挂钩,特别是在外姓媳妇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诸多的兄弟不和。实际上,在普遍贫穷的情况下,小家庭比贫困的大家庭更容易生活,目前的农村中晚辈人的生活鲜有不如上辈者。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老年家长的权威大为减弱,年轻人的独立性增强,同老年人在观念与生活方式上分歧日益增大,这些都是分家的重要原因。在呼市地区的农村,过去老人在世时分家的现象较为普遍。但这分家确实又是一件很伤感情,甚至是很不好办的事情。所以,分家对于农村人来说,不亚于盖房子和娶媳妇一样的重要。
在呼市农村地区的习俗中,分家时,子女们一般都要先讲好赡养父母的办法,分出部分田地、财产、房、物等,确保分家后父母的生活。一般老人随谁生活,这份财物便由谁管理。也有的分家时约定父母不留财产,而轮流跟儿子们生活。个别长寿的老人,有时候在儿子死后又会在孙子家轮流吃饭,晚辈们一般都以较好的食物住宿款待老人。兄弟分家时,由父母作主平均分配财产,但通常情况下会邀请同族的亲戚或村中为人正直,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像清水河县的农村地区,分家时是由舅舅主持,或由这些人充当公证人,或在分家时因财物分配时争执不下时进行裁决。有的大户人家分家时,要专门写好分家协议,上面写明分家的原因及办法,并写明每个子女,主要是儿子分得的主要财产清单,选择吉日举行分家宴,各人在分家书上签字划押,兄弟几个人各执一张作为凭证。严格按质按量论价,平均分配,这是分家的要旨。在分家时,父母所欠外债也同时分给各兄弟负责归还,多分者也多承担债务。兄弟平分财产一般采取抓阄的办法,以运气决定财物的归属,并保证不得反悔。当然也有的家庭和气分财,年长的哥哥让年幼的弟弟先行选择。有些地方在财产分完后,按照习俗还要每个兄弟从老灶中抽取一二块砖砌进自己的新灶,再从老灶引火点燃新灶,并同时冒出来烟才行,这是寓意祖辈之福恩泽兄弟都能得到照顾。分家的时间,民间一般都选择在二、八两月,这样做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公平。在民间,素有“二八月、两火平”的谚语,农民们自然也就乐意在这个时候进行分家。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妇女地位的提高,目前在不少农村地方,财产的继承制度也有所变化。一种情况是长子为主要继承者,家长死后,财产的管理权由长子继承,家族不散不分财产,由长子取代原家长的地位。一旦最后非到了要分家的时候,长子也可以多分到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这户人家以后包括祭祖和联络亲戚等任务,一般也是主要由长子负责。同时,长子也负责为弟弟妹妹成亲婚嫁。所以,也就有了“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说法。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幼子作为主要继承人。这样的家庭特点是长子、次子大都先后结婚,各自也已经带走了一部分财产。而老人余下的另外大部分财产留下由幼子继承。但是,幼子同时也要负责瞻养老人并操持最终的殡丧活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由女儿继承,这种家庭主要表现为家庭无儿子,招婿入门的“入赘”型家庭中。当然了,不论是哪种方式的分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是家产分割继承的主要原则。即便是有些老人偏爱某个子女,或者是有的子女平时不孝敬老人,在分财产时希望少给他们分一些,可往往由于农村人都讲究“一碗水要端平”的游戏规则,这样的目的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分了家虽然就意味着“各吃饭另洗锅”了,但对于重感情、讲义气的农村人来说,往往只是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该亲儿子、孙子的时候,老人们照样亲,而子女们该孝敬老人的时候,一样争抢着去孝敬。和睦、和气地过日子是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于是,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目标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不断上演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家庭情景剧。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和品味。
(文中均为网络图片)
冬雨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