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实验中学初二月考(10月)物理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2分,1—8为单选题每题3分,9.10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不得分)
1.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2.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m跑的成绩为88s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3.如图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A.(1)(2)(3)B.(4)(5)(6)C.(2)(3)(4)D.(2)(6)
4.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舞姿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5.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常用撞钟报时,人们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音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地面D.河岸
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m/sB.等于4.2m/sC.等于5m/sD.等于3m/s
8.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光屏上可以出现缩小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1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二:填空题(共22分,每空2分
)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同学们发现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在光屏上总能得到倒立、、实像,该成像规律可应用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2.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屛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屛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带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4.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三:实验和作图题(共16分,15,16每题2分,17,18每题6分)
15.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
(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3)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18.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小平面镜上.(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材质应是(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四:综合题(共30分,19题4分,20题6分,21,22题各10分)
19.一列长米的火车以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桥,共用时55秒,求这座桥的长度.
20.一座平直的跨海大桥全长1.6km,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牌.如果一辆小轿车匀速行驶通过该桥用了0.05h的时间.(1)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轿车是否超速?
(2)若这辆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桥,则这辆小轿车通过该桥所用时间多少min?
21.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22.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