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件干部的六个跟不上党建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但疫情大考也暴露出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一判断,在过去1个多月的疫情应对中被充分印证。特别是在一些疫情严重的省份,有的地方工作不推不动“等安排”,防范风险“慢三拍”。有的地方,社区治理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未跨越“数字鸿沟”,群众工作遭遇“灵魂三问”。有的主管部门干部甚至对防控情况“一问三不知”,或是出现“一律断路劝返”等不依法现象。

疫情大考的结果表明,当前亟待增强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跟上时代要求,跟上群众期待。

风险治理能力跟不上

回顾疫情发生之初各地启动应急响应的节奏,一张风险治理答卷铺展在眼前。

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防控措施。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仅仅5天前,当地百步亭社区还举办了4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的“万人宴”。1月23日,浙江、广东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4日,湖北等多地陆续启动一级响应。

多位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年的非典疫情让人措手不及,此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经历了17年长足发展。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地方在疾控预警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防疫物资储备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行动迟缓。这表明,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防范重大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意识和治理能力不足。

一些医卫人员和基层干部坦言,一些地方“承平”日久,思想麻痹,对社会治安、洪灾火灾等公共安全事件   

基层人手少、资金少、任务多,需要有突破力、能够协调群众多方诉求的好办法,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张皇失措。武汉一度出现的社区患者转运没人管现象,就暴露了这一问题。

“干部在干,群众在看。”一些地方志愿者多是基层干部党员和退伍军人,普通群众不愿参与。浙江省一位镇党委书记对记者说,尤其是那些人口上千的大村,组织发动群众就更难了。疫情防控需要建几个疑似病例集中观察点,选址屡屡被群众拒绝,不得不换了好几个地方。乡镇党委的调控力、干群之间的信任度,备受考验。

专业治理能力跟不上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已有十余位各级卫健委主任上阵“掉链子”,因防控不力被免职,其中相当部分是因为专业能力不足。

黄冈市是湖北省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的地级市,存在疑似病例筛查力度不够、送检进度缓慢等问题。该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对收治能力、收治人数和核酸检测能力等数据“一问三不知”,成为此次疫情防控中全国首位被免职的市级卫健委主任。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卫健委主任曲秋伟,只转发上级来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措施少,对疫情底数不清、上报不准、应对乏力,导致疫情快速扩散,被就地免职。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对疫情防控部署不严不细不实,管理上存在漏洞,重大事项请示汇报不及时,该市卫健委主任冯小红被免职。

科学决策来自专业判断。即使不苛求每位干部都是专家型领导,但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决策尊重专业判断也是基本要求。

一些地方卫生部门特别是疾控部门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析、疫情研判、重症救治等工作不达标,一度影响防控大局。比如,中部地区一个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市疾控中心77名员工中只有8人是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由于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分析整理人手紧张,无奈之下当地从统计局抽调了4人帮忙。

(来源:《瞭望》杂志年第11期,原文标题:《“文件干部”六个跟不上》,内容有所删减)

监制/李小标责编/刘文韬编辑/赵丹阳制作/赵丹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ehaitezx.com/hhhtsjt/21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