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在呼和浩特中山西路小学读书。那年7月中旬放了暑假,正在家中休息。
那时,我家住在锡林南路内蒙古卫生防疫站宿舍,那个夏天雨水非常多,晚上常常被霹雳震醒,只见电闪雷鸣,雨骤风狂。
根据上级指示,各单位一直都在防洪备汛。父亲单位也组织职工在站区周边筑好了防洪坝,防止洪水到来溢进站区。考虑到职工的安全,那些天,站里把所有的职工及家属都安置在了北面的二层办公楼内。大家都席地而卧,乱哄哄的,只有我们小孩子满楼道乱跑,热闹非凡。
7月26日午夜至27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倾泻呼和浩特。这是呼和浩特市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降雨量最大最集中的一次。暴雨形成汹涌澎湃的山洪,顺着大青山的乌素图、坝口子、红山口等多条山沟冲向市区。山洪冲开了竣工不久的乌素图水库三十三米长的大坝,洪水和库水汇合成特大洪峰从西北冲入市区。那天清晨,我们都云集防疫站的二楼,打开窗户观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锡林路犹如一条奔腾的江河,洪流里挟着枝叶繁茂的大树;收割成捆的庄稼、瓜果、蔬菜、家具、家畜,偶尔还有人,在浪峰间忽隐忽现。
听朋友说,县府街的植物油厂损失惨重,整桶的油都顺流而下。据说下游不少的农民,十年后仍在吃打捞起来的食用油。
乌素图水库的鲤鱼也列队南下。洪水过后好几天,人们仍能从河槽的深水处捞到尺把长的鲤鱼。如获至宝地拿回家,或清炖或红烧后摆上了餐桌。
洪水过后听人说,那天旧城西边的扎达盖河泛滥,洪水肆虐城区。城北村庄被洪水冲毁的电杆、房梁、门窗、树木、农具、家具、牲畜都顺流而下涌入市区。
回民区太平街一带居民的土坯房经不住浸泡纷纷坍塌。太平召一带的砖房也受到洪水的威胁。洪水暴涨向东淹没了庆凯街、礼拜寺巷、和合桥、宽巷子、水渠巷、通道北街。涌进院落、进入家中、家具飘起、水涌房塌,霎时间旧城半个城区已成泽国。
太平桥南岸,西顺城街路北有一片平房当时是呼市公安局看守所。洪水来临前,公安系统连夜组织人力、汽车,将看守所搬家。次日晨,监号都已瘫塌,只有房舍的前脸牆还矗立着。
那时的呼和浩特一中,是一所有着近六十年历史的学府,是塞北草原的一颗明珠。顷刻变成汪洋中的一座孤岛,近在咫尺却难以逾越。学校的大门座北向南,门前有一座“和平桥”横跨两岸。平常木质桥下,清澈的涓涓细流缓缓流过,河水由东而来,从校门口的桥下拐弯向南流去。然而那天,这座美丽的校园都被汹涌的洪水围困着,无情地冲刷着。校门与和平桥正处在洪水的转弯处。巨大的旋涡形成的冲刷力不断地吞食着河岸,忽然和平桥倒塌了,翻滚片刻后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校门也很快从人们视野中漂走了、消失了。
那时,一中的东门平时不开,是一个只有拉煤、运粮、马车行走的通道,自从那场洪水南门被毁,东门成了一中的正门,一直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直到现在仍为唯一的大门。
同学田林那时住在环河街,紧邻一中。他说:7月29日夜里,轰隆隆的雷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窗外大雨如注。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起来了,正忙着在屋内多处漏雨的地方用盆子和各种容器接水,为了防止纸裱糊的顶蓬掉下来,就用火柴棍拴上线从漏雨处穿上去往下引水。外边的雨越下越大,雷声、雨声、人们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不少人家,水流倒灌进家里,物品都漂了起来。人们不停地用脸盆往外豁水,仍无济于事。雨依然越下越大,水越积越深。
最令人惊诧的是,位于旧城北门外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庆凯桥,竟然也被连根拔除。庆凯桥又叫牛桥,是一座坚固的三孔石桥。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长二十多米、宽六米、高九米的古桥由于桥洞被堵塞,耐不住洪水的强大冲击力,渐渐地动摇了,被征服了。桥面被水淹没后,整体拔起向西移动,站在上面避灾的人也随着桥的移动被卷入洪波。这座造型独特、坚固异常,堪称归绥“八景”之一的“石桥晓月”,终于寿终正寝。
牛桥往西不远处即呼市监狱。呼市监狱始建于民国,旧称“归绥第一模范监狱”,《王若飞在狱中》写的就是这里的事情。呼市监狱被冲垮后,一些重要犯人转移到了新城西街西夹道甲22号前院。直至一年后监狱修复,他们才搬走。
洪水过后,人们站在高处举目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残垣断壁。往日鳞次栉比、游人如织,商贾云集的青城市井,顿失往日的繁华,呈现出满目萧疏的惨相。
这次特大洪灾冲毁铁路三十处、铁路桥涵六座,市内桥梁垮塌八座。回民区营坊道、通道北街、通道南街、前新城道、后新城道、太平街等十七条街道被毁。全市倒塌房屋1.83万间,受灾居民达多户、2.28万人。呼市七中、太平街小学、营坊道小学等五所学校校舍全部倒塌,校园变成一片废墟。
洪水终于过去了。因为锡林南路的交通学校路口是个洼地,水还很深,并不能彻底退去,但风平浪静。我和几个小伙伴出去玩耍,站在马路的中央,水仅仅齐腰深。我们在水中嬉戏着捞取飘在水上的瓜果,一不小心,我一脚踩空,掉进了马路边的排水沟中,一下陷入了灭顶之灾。那种感觉仿佛有一只手向下拉着我,然后将我拽入水中。四周是黑蓝的,仿佛一堵堵黑色的墙,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我呛了好几口水,在水中无谓地挣扎,那一刻我想我就要死了,其实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死亡的真正含义。
后来是一位好心的叔叔救了我,把我送回家中。当时爸爸正在上班,他回家给我换了衣服、铺好被褥,让我静静地躺下休息。我被刚才的一幕吓坏了神经,好几天也没缓过劲儿来。
开学后,我们目睹了学校的悲惨景象。学校组织我们刨挖倒塌的校舍及附近的民房。不时有财物被挖出,我们上交有关部门保存,以便认领。
我们没有地方读书了,曾经借用恒昌店、杨家巷小学的教室,利用人家午休的时间来上课。我们还曾在人民公园的树荫下上过课,黑板挂在树上。直至入冬,中山西路小学异地重建成功,新校址在营房道,校名叫呼和浩特回民区新建二小。
记得回民区公安分局户藉档案民警于兰梅烈士,女,回族,在洪水中抢救档案材料时触电牺牲。我们举行了纪念活动,诗人和作曲家还编制了颂扬的歌曲供我们歌唱。就在此后不久,我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这场洪灾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人们众说纷纭。据北京赶来的气象专家分析这场洪灾的成因时说:“由于大青山各条沟口地形形状为喇叭口,暖湿空气向北爬时出现了狭管效应,致使山沟沟口形成强降水,雨量达到最大值。据坝口子水文站值班员讲:‘风和雨,雷和闪嘶吼着,暴雨如泻。’在府兴营、小府村一带,雨量也相当大,而城南边雨量并不大。当时在三千米高空上有一个暖湿切变,由南向北发展,范围波及几十公里。在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出现了东西向的切变,并向北移动。在高空偏南暖湿气流和西来小股冷空气抬升作用下,形成了强对流不稳定的扰动。当切变的气流爬向大青山,抬升遇冷产生雷雨云,由此形成了特大暴雨。”
也有专家说:“那场洪水的气象成因,至今依然是个未解之迷。目前,包括暴雨在内的所有灾难性天气预报,是个世界性难题。”
但民间普遍认为,呼和浩特年的洪水,祸根全在于年大炼钢铁时对大青山上树木的砍伐。焚烧的木材换来的仅是无数毫无用途的铁疙瘩。
大自然的惩罚终于不期而至。由于没有足够的森林存蓄、阻挡雨水,山洪一泻千里,半个呼和浩特成为水乡泽国。貌似天灾、实为人祸。
还有传闻说,在年拆毁旧城北门城楼时,曾经挖掘出几个镇水神兽。当时人们不知系何物,有人说是铜猪。因此第二年就暴发了一场大洪水。我当然不认同这种看法。
年呼和浩特的那场洪灾,已载入史册。据年7月出版的《呼和浩特大事记》记载:“年7月26日——27日,呼和浩特市突降暴雨,历时六小时,降雨量.1毫米。各山沟洪水同时暴发,城内就地起水数尺,庆凯桥(俗称牛桥)被冲毁。大黑河出现洪峰、三道营至台阁牧之间铁路也被冲断。内蒙古党委书记王铎与自治区人委副主席王逸伦亲自组织救灾,自治区拨出救灾款二十万元和救灾粮十五万公斤。”
我曾不止一次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防洪纪念塔下流连忘返。年哈尔滨市遭特大洪水袭击,年建成此塔,以志纪念。我想:如果在呼市旧城北门建立一座“年抗洪纪念塔”,挺立祖国北疆。也不失为一件昭示来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功德无量之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